各学院(部):
为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培养具有追求质量的品格、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新时代师范生,我校师范学院将举办第二届苏州科技大学“师范+”科普大赛。
本届大赛秉持“科学普及,师范先行”理念,旨在与各级各类科普赛事相接轨,提升我校师范生普及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及弘扬科学精神的能力,同时强化其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以此彰显我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独特优势,并积极探索创新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科教育人担使命,师范赋能向未来——人工智能引领教育新变革
二、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师范学院
承办单位:教育学院、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共同组成大赛组委会。组委会负责大赛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
三、赛事安排
(一)赛道设置
本次比赛分为3个赛道:
1. 赛道1:科普短视频。以人工智能为主题制作科普短视频,科普人工智能技术,或科普人工智能技术在某个学科领域中的应用。
2. 赛道2:科普实录。该赛道的参赛作品,应是对真实科普活动的视频记录,或为参赛学生在教育见习或实习期间制作的以科普为主题的课堂实录。在科普实录作品中,应有真实的科普对象参与其中。
3. 赛道3:科普海报。此赛道的参赛作品,紧扣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面向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群体,生动展示我国“十三五”“十四五”期间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
(二)参赛对象
本次比赛的参赛选手限定为我校在读师范专业的本科生。
(三)参赛作品的相关要求
1. 科普内容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及艺术学等领域(含交叉领域,如人工智能技术),表达需浅显易懂。
2. 除英语(师范)专业之外,讲解或后期制作中的配音,需使用普通话。英语(师范)专业的参赛作品可用普通话、英语或双语。
3. 学生既可独立完成,也可在指导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开展选题、设计、录制或制作比赛作品的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利用AI技术,完成视频或海报作品的生成。
4. 在赛道1-2中,所有参赛作品,选手需出镜且时长不少于1分钟;提交视频格式为MP4,分辨率不低于720p(高);作品需按照“A/B-学院-学号-姓名-作品名称.MP4”的规则进行命名,其中A代表赛道1、B代表赛道2。赛道1的作品,时长不多于10分钟;赛道2的作品,时长应在10~45分钟之内。
5. 在赛道3中,所有参赛作品,提交图片格式为JPG,分辨率应为1920*1080(长*宽),作品需按照“C-学院-学号-姓名-作品名称.JPG”的规则进行命名。
(四)比赛时间
1. 2025年4月19日之前,由各师范专业所在学院积极动员,并组织教师指导学生选题,设计或制作参赛作品。
2. 2025年5月5日24:00之前,赛道1-3的选手需在超星泛雅平台完成作品提交及选手信息填报。
3. 2025年5月19日之前,由各师范专业所在学院负责评选每个赛道的优胜奖和优秀奖,每个专业在每个赛道上将评选出优胜奖3名、优秀奖3名。优胜奖获得者或作品,将晋升下一轮角逐校级一、二等奖;优秀奖将直接被认定为校级三等奖。鼓励各师范专业所在学院以院级比赛形式,自行设置其他奖项。
4. 2025年5月26日之前,优胜奖获得者的参赛作品将在线上进行公开展示。
5. 2025年6月9日之前,大赛组委会将组织专家完成优胜奖作品的评选。校级一等奖、二等奖的比例为3:7。
(五)作品展示
本次大赛的获奖作品,将由组委会在超星泛雅或组委会指定的其他平台上展示。
四、其他
1. 请各师范专业所在学院积极动员学生踊跃参加本次比赛。
2. 报名及初赛作品须通过超星泛雅平台(即学习通)进行提交。参赛学生需根据各自专业,通过扫描学习通二维码加入大赛作品提交平台(课程),随后在作业模块中提交参赛信息表及参赛作品(详细要求请参见附件)。
3. 荣获优胜奖及优秀奖的参赛者须同意授权组委会在互联网平台上公开展示其参赛作品或现场比赛视频。
4. 本次比赛的获胜选手,将优先获得代表学校参加更高级别科普大赛的资格。
5. 如有未尽事宜,请联系组委会。可以通过加入比赛交流QQ群:492750502,或拨打联系电话:0512-68418381进行咨询。
附件 第二届苏州科技大学师范+科普大赛参赛报名信息表(含二维码).docx
师范学院
2025年4月8日